什么专业是热点的?所谓热点专业就是考试报名的人数较多的专业。大家了解,无论是高校的分数线,还是每个专业的分数线,并非高校预先“拟定”出来的,而是考生“报”出来的。填报某专业的考生越多,专业遭到追捧,分数线就高,形成热点专业;相反,填报某专业的考生越少,专业遭到冷落,分数线就低,形成冷门专业。
因为不同时期的所谓热点专业常常反应出暂时性的年代特点,因此热点专业虽然分数线非常高,但未必肯定是最好的专业。譬如过去热得不能了的生物学专业,分数线特别高,但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同样道理,冷门专业也未必就是不好的专业。而且所谓的热点、冷门是相对的,今天的热点专业,或许将来会变成冷门专业。譬如计算机类的专业,过去非常热,各高校争先开设此专业,录取分数也特别高。但伴随IT行业的进步,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增多,目前计算机类专业就没那样热了。还有一些专业,比如机械类、土木类工科专业,从来没热过,但也没遭到冷遇。这类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状况一直维持好。
专家提醒:考生应当结合我们的特征,理智选择专业,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热点专业。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第一看到的就是专业名字。通常来讲,专业名字是对一个专业所学习和研究的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专业名字当然是考生需要知道的非常重要的信息。但因为现在专业类型太多,专业名字文字有限,非常难完全表达学科内容。对于第一次涉及志愿填报的考生和父母来讲,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专业,非常难准确把握其内涵,尤其是一些名字十分一样的专业。
以往的志愿填报中的确有考生因此填错了专业,给入学后的学习或毕业求职导致麻烦。举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常常被误觉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少考生都搞不了解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这两个专业名字虽然类似,但实质分别隶属两个不一样的学科门类,前者是数学类专业,此前专业名字是“计算数学”。学习的课程以数学剖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等数学常识为主,是理学专业。而后者是计算机类专业,虽然也像很多工科专业一样需要拥有肯定数学基础,但主要学习的课程为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有关常识,是工科专业。这两个专业无论从主修课程还是将来就业范围上来讲,都有非常大不同。每年都有部分喜欢计算机的考生误报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入学后才发现我们的专业几乎就是数学专业而感到十分枯燥。
专家提醒: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必须要详细知道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知道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不是是特点专业,专业的实力怎么样,有无硕士、博士点,是不是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相同种类专业当中居于哪个位置,专业进步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怎么样,专业对学生的有关科目成绩和身体情况有无特殊需要。
当考生大致选定了专业之后,常常还为一个事情纠结,那就是不同学校的相同或者相似专业该怎么样选择?最常出现的失误就是简单比较两所高校哪个的知名度大些,但这不科学。大家应当愈加深入地知道高校专业进步的历史渊源,才能确定该怎么样选择,举一个例子来讲明:
某考生想学交通运输专业或交通工程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都有这两个专业。根据考生的成绩排名状况,这两个学校他都可以填报。怎么样选择?笔者觉得,可以从高校专业进步的历史渊源上来选择。
交通运输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在北交大分别隶属交通运输学院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交大是原铁道部下属高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从铁道运输管理演变出来的,交通工程专业是从铁道建筑工程演变出来的。这两个专业都是这所百年老校的老牌专业了,底子肯定非常雄厚。
交通运输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在北理工是放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北理工过去曾是兵器工业部下属高校,其最强的是与兵器有关的专业,比如坦克专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从坦克专业派生进步起来的,研究汽车行驶就需要研究道路,于是就再进一步派生出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以满足汽车研究的辅助需要。因此交通运输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不是该学院最强的专业。
因此,假如仅从高校专业进步的历史渊源角度比较,不考虑两所高校“985”“211”有什么区别,应当倾向于选择北交大。
专家提醒:在同档次的院校中选择专业时,可以从高校专业进步的历史渊源上来进行比较,与专业的实力怎么样,是不是是特点专业,是不是是国家重点学科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常来讲,到了高中三年级,考生的学习比较紧张。高考考试志愿填报问题大都由父母来操心。父母为孩子搜筹资料本是一好事,但不可以完全用我们的爱好为孩子报专业。父母选专业的时候,除去依据自己历程,常常更看重就业状况,极少顾及孩子的特质和爱好。这其实就是把父母的意识强加给了考生。大家要了解父母的愿望并不等于孩子的愿望,在选择高考考试志愿时,爸爸妈妈固然要考虑到孩子以后的职业规划,但更要紧的是要考虑到孩子自己的特质。选择符合孩子特质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学有所成,为孩子以后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好选择。
专家提醒: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爸爸妈妈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